近日,河北衡水杀出一个超级隐形冠军:海伟电子,向香港交易所发起IPO冲刺。
它的核心产品是:电容器薄膜。它是制造薄膜电容器的关键材料,起着储存和释放电能、信号滤波、耦合等作用。比如在相机的闪光灯电路里,薄膜电容器先储存电能,当需要闪光时,快速释放电能,让闪光灯瞬间发出强光。
2023年,在国内电容器基膜赛道,海伟电子的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13.6%)。我们来看看,这个赛道有哪些机遇?
1987年,宋俊青从镇供销社辞职下海,凭借修好三台发电机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此后,他专注于电机维修组装生意,并在1992年创立了海伟集团。创业伊始,宋俊青自主研制出无缝伸缩缝技术,填补了国内公路材料领域的空白。
1998年,宋俊青又研发出改性沥青,性能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此后,海伟集团不断拓展业务,涉足包装膜、电容膜、聚丙烯等多个领域。2006年,海伟电子新材料成立,专注于电容器薄膜行业。
电容膜领域,也有一些关键指标,需要耗费漫长时间去攻克。从5微米到3微米,再到1.5微米,海伟电子用了整整14年时间,才实现了3微米以下超薄型电容膜的稳定生产。这一成果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
宋文兰是位80后,出生于1980年,接管公司时33岁。她从车间操作员起步,逐渐掌握电容膜生产线上所有岗位的操作要领,并对设备和工艺进行了改造升级。前文所述的3微米电容膜,就是在她的带领下完成的。
目前,海伟电子的核心产品是:电容器薄膜,最重要的包含电容器基膜和金属化膜——都是薄膜电容器的关键组成(在允许电压下不导电的材料),大范围的应用于新能源汽车、新能源电力系统、工业设施和家用电器等领域。
通俗来讲,电容器基膜是薄膜电容器的绝缘介质,决定着薄膜电容器的性能。它是公司收入的大多数来自,2022-2024 年 9 月,其出售的收益占总出售的收益的占比分别是 91.9%、71.8%、76.3% 。
那什么又是金属化膜?它是在电容器基膜的基础上,在薄膜一侧涂覆一层金属层,充当薄膜电容器的电极。
电容器薄膜行业的经历多个发展阶段。最近几年是爆发阶段,这与新能源汽车、风电、光伏等行业的崛起有关。
这是个小而美的赛道,总规模不及50亿元。根据灼识咨询的报告,2023年中国电容器基膜市场规模约为29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29年,该市场规模将达到79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为17.8%。
海伟电子的市场占有率表现突出。以 2023 年电容器基膜销量计,中国前五大公司占据 59.6% 的市场占有率。其中,海伟电子排名第一,市场占有率为 13.6%。
它的优点是:是中国唯一一家具备相关能力的电容器薄膜制造商,拥有相关生产线的自主设计及开发能力。比如在生产周期上,海伟电子的电容器基膜生产线个月,远低于行业内平均3至5年的进口生产线交付期。
2022-2024 年,公司净利润逐年下滑。2022年,公司收入为3.27亿元,纯利润是1.02亿元;2023年,收入增长至 3.3 亿元,纯利润是 0.698亿元;2024 年前三季度(未经审计),收入约2.82亿元,纯利润是 0.57亿元。
电容器薄膜行业未来将继续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和新能源电力系统的快速发展。以新能源汽车为例,2023-2029 年,相关电容器基膜市场规模(销量),预计年复合增长率达19.7% 。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